主题:鸿
诗限绝句,词限浣溪沙
截稿日期:九月二十日
收稿:流云、重楼
点评:重楼、李江湖
江合友
鸿
回头一瞥初,背影美如书。
春梦惊曾觉,残阳照我庐。
点评
重楼评:短小精炼,然似与主题有所脱离。
李江湖评:东坡黄州寓居之时,以鸿自比,故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之句传。同样写居住的感受,此首诗中“残阳照我庐”别是悠然自得味道,能教坡老羡慕。
春梦句似化东坡“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一联,点出“鸿”之主题,又与前边一瞥、美如书等联系起来,此番经营虽妙却略觉拖沓。
东柳
鸿
深秋月似霜,趁夜过衡阳。
莫道成孤旅,南飞雁几行。
点评
重楼评:南北奔波,春秋孤旅,天下熙熙攘攘莫不如是,此雁耶?人耶?
李江湖评:鸿之孤独,偏以南飞雁来做调和,道前人所未道。又,首句用偏格且押韵,读来不快口。
王增强
感怀
晓窗谁放白云多,神马浮沉苍狗过。
半百身微诗佐酒,也书鸿举照沧波。
点评
重楼评:于洒脱中仍可见伏枥之志,文字通达,得自然风味。
李江湖评:闲适不失慷慨,转合劲道,颇耐品咂。
刘约之
秋词
绮窗高敞括遥岑,嘉木渐披残日金。
昨梦分明君信至,来鸿一过一伤心。
点评
重楼评:以古人之景,抒古来离别人之心,亦通今人之情。
李江湖评:收放自如。极喜“括”字。
一苇
秋意
梧桐杨柳叶初黄,秋影河山雁去长。
人事但由寒热改,一天风雨自苍茫。
点评
重楼评:场景由近及远,变幻迅捷,转折有力,尾句意趣开放,言尽而意未尽。
李江湖评:喜“一天风雨自苍茫。”,见胸怀。
沧海
秋怀
草木萋萋白露寒,秋风起处月阑珊。
征鸿过尽云归尽,照夜星光仔细看。
点评
重楼评:气象清冷,有孤高寂寞、阅尽苍桑之态,尾句蕴藏千言万语,引人暇思。
李江湖评:前三句大开大阖,多少跌宕情怀,尽收于末句星夜指掌间,“仔细看”三字的妙。
白云瑞
鸿语
雨打飞鸿性不驯,卅年踪迹幻耶真?
此身幸傍匡庐月,但恐声名播六亲。
点评
重楼评:鸿飞天地之间固然寂寞,但幸好还有自由和理想,人亦如是。在旅途中坚守自我又何尝不可。
李江湖评:转结句法好,亦有深意。
梅点点
雨天
瑟瑟风催叶落轻,千红归尽似曾经。
阴云不觅飞鸿影,檐雨敲窗恐细听。
点评
重楼评:不直言乡思而句句都有乡思之意,若转合两句关联再紧密一些应会更好。
李江湖评:“恐细听”三字佳。
静处如莲
无题
北方雁羽又书空,君与江南驻软红。
西风欲写秋声赋,因我相思句未工。
点评
重楼评:传统的写法,作者如居于东方,四个方位齐矣。
李江湖评:三句欲说还休,四句用语略熟。
安洪波
鸿
远路寒溪啄铁衣,流风晓梦入明辉。
曾经青雨孤山冷,再向红云一字飞。
点评
重楼评:两组对仗构成全篇,写雁群的日夜兼程,后两句先抑后扬,一字飞如在眼前。
李江湖评:前评的是,结句意气昂扬。
詹海林
浣溪沙?鸿雁
叶落霜浓辞北方,呼群结队到衡阳。 田螺丰美饱饥肠。
千古情怀终不变,一生风雨只寻常。 心灵安处即吾乡。
点评
重楼评:用语平实,结构平稳,于雁之描摩亦是中规中矩。
李江湖评:“一生风雨只寻常”,积极乐观,好句。
木雁
浣溪沙
写意秋旻倚碧蓝,山川纡曲几回探。健翎高举更图南。
万里风霜侵晓月,一声嘹唳破重岚。不教生境有凉炎。
点评
重楼评:字词考究而暗藏深意,气势逐句拔高中,至尾句别有寄托。
李江湖评:清婉苍茫,别有寄意。
天涯剑客
浣溪沙
一霎秋风气转凉,红销翠减远山长。飞鸿一点逐斜阳。
月到中天明皎洁,人生浮世惯无常。由来何事费思量。
点评
重楼评:风景有异,思绪无常,面对同一景致,种种心思总是突如其来。
李江湖评:“由来何事”,是不知何事还是不便说何事,当是“识尽愁滋味”而“怕说愁”的况味吧!
林看云
浣溪沙
戊戌秋日游西部长青柳仙谷湖边见黑天鹅一只
秋水秋山雨更凉。湖光潋滟草初黄,临波孤影映苍茫。
不肯南飞因失伴,还思北顾待成双。频来问客向何方。
点评
重楼评:许是爱情,许是亲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唯因风冷雨凉,山高水长,相互依偎才更珍贵。
李江湖评:即景即事,颇多寄托。
花山子
浣溪沙?鸿雁南飞
又到逃寒逐暖时,碧云渺渺柳依依。征途坎坷莫孤飞。
野水黄沙冷夜栖,惊心瘦影断魂啼。明年可是带春归?
点评
重楼评:起句缓缓切入,过片化用苏轼词意,尾句设问看似多余,仍然带有希望。
李江湖评:野水黄沙冷夜栖,疑出律。全篇冷色调,只结尾点一“春”字,给人以希望。
静处如莲
浣溪沙
时疾时徐一水间,碧波投影影蜿蜒。落花微雨早秋天。
软羽银蓝温在手,夕阳玛瑙落于肩。画中有你是何年。
点评
重楼评:雁之为物,常在奔波之间。无论于水影之上、微雨之中,抑或夕阳之外,都成美景。
李江湖评:用语清、新、奇、美,属对精致,诉说一种美丽的邂逅和惆怅。好词!
刘子轩
浣溪沙·九一八
昨夜潇潇饮未眠,西风吹冷旧河山。不堪回首又经年。
此日胡儿吞九塞,当时铁马退三关。哀鸿声处忍难看。
点评
重楼评:国耻之愤教人啮臂,抒情到底,收尾戛然而止,似仍有未尽之言。
李江湖评:国恨家仇,自古第一伤心事。过片对仗处笔力千钧,大音镗镗,至结尾“哀鸿声处”真不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