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自相矛盾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2   751人浏览

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韩非子在批评儒家之徒称颂尧舜而其立论却自相矛盾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穿它。又夸自己的矛,我的矛锋利无比,任何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将会怎样?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回答不上来了。

【出典】: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

【例句】: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李业兴传》:“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观孟坚纪、志所言,前后自相矛盾者矣。” 宋·王观国《学林》7《言行》:“圣贤言行,要当顾践,毋使自相矛盾。”

主谓 ①比喻言行前后相互抵触。语本《韩非子·难势》:“客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王林《叱咤风云》:“已经冲进大门口的群众听到胖官员~的回答,忍不住大笑了起来。”②内部的争吵、冲突。《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贬义。多用于描写处事方面。

解释 矛:长矛,用来刺杀的武器。盾:盾牌,用来防御的武器。

常用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yù,卖)楯(同“盾”,盾

牌)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人既卖矛又卖盾。当他卖自己的盾牌时,他夸赞说:

“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过了一会儿,他

又开始卖自己的矛。这时他

又夸赞自己的矛说:“我的

矛非常锋利,没有什么东西

不能刺穿。”有人听到了这

两句话,于是就问他:“用

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

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

因为不能戳穿的盾和无物不

能刺穿的矛,在这个世界上

不可能同时存在。

例句

如果没有真正下功夫,仅

靠“剪切、粘贴、复制”弄出

来的论文难免层次不清、逻辑

混乱,甚至主要观点都自相矛

盾。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