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韵 部
《广韵》韵部经过合并后尚有一○六韵。读者翻检一下我们所附的诗韵,可能产生两个疑问:第一,我们现在看来是同韵母的,中古音为什么要分为若干韵部?第二,我们现在看来中古音有些韵部所收韵字是不同韵母的,为什么要收在一个韵部内?兹作简要说明:
《广韵》分部很细,但都有音韵学的依据。它们之间在我们以现代汉语音韵的观点来看是同韵的,但实际上有区别,例如,“东”与“冬”,前者的韵母为ung,后者为ong;“鱼”与“虞”,前者韵母为yC,后者为yo;“萧”Zu、“肴”αu、“豪”au;“删”en、“寒”an、“咸”em、“衔”am;“侵”yem、覃ang、“真”yen。这些韵部之间有韵头、韵腹、韵尾的差异,所以不能相混。“咸”和“侵”韵尾为双唇鼻韵m,发此音时闭口,故称闭口韵,现在此韵尾在普通话里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消失了。这些音理是很复杂的,读者只须明白中古音韵部之分不是随意的,皆有音韵学的依据,我们必须严守其部。
在同一韵部之中有些韵字,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同韵的,但在中古却是同韵的。例如四支收有“为”、“垂”、“吹”、“悲”等字,当时它们与“支”是同韵母的;十灰中收有“才”、“来”、“台”、“开”等字,又收有“回”、“梅”、“雷”、“杯”等字,当时它们的韵母同是ai;六麻中收有“车”、“遮”、“奢”、“爷”,当时它们的韵母同“麻”一样,都是a。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是由于声韵变化造成的,学习诗律必须以中古音为准,因而作诗用韵仍应遵照《广韵》音系的韵部。我们读唐诗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是依现代汉语语音读,一是押韵处依中古音音值读。我赞成第二种意见。罗常培先生在《汉语音韵学导论》里附有“唐诗拟音举例”,如: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用十灰韵。罗先生于“回”、“来”皆注韵为ai。读者可仿此例读古代格律诗。总之,当时在一首诗里,其韵是相同的。
律诗——近体诗是用平声韵的,不能用仄声韵。韵部有宽与窄之分。韵部所收韵字多者如四支、七虞、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等为宽韵;韵部所收韵字很少者如二冬、三江、十五删、九青、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等为窄韵。读者初学作诗,最好选择宽韵,以便有较多的韵字供选用。
律诗是不换韵的,每首诗只能在某一平声韵部里选用韵字,不得与邻近的韵部如“东”与“冬”、“鱼”与“虞”、“真”与“文”、“寒”与“删”相混。如果诗中所用韵字,选用了邻近韵部的韵字,属严重违律,这叫做“失韵”或“出韵”,在古代科举考试时考官将弃置此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