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作品 > 正文

平山清韵论坛 “半月诗评”之第一期

2017年05月05日 681人浏览

  作者:周清溪


  丁酉新年五首选一 步东坡韵

  作者:雨季

  天心犹冷淡,清雪舞元元。宴启新丰酒,春生万落村。窗花霜缱绻,灯火影翩翻。谁可千觞共,今宵同醉昏。


  东坡原作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我选了雨季步韵苏轼新年五律五首中的第一首,可能有点不厚道。正如有朋友说,原韵高标,步韵沾不得便宜。那是很自然的事。苏轼是天才,我们在天才面前,只能算个笨蛋,就算勉强不是笨蛋,也不要沾沾自喜。按理,我们应该藏拙而不露短,可是有时面对好诗,我们也禁不住手痒,所谓猴子翘起尾巴便露出了红屁股。再说“诗向会人吟”,哪怕这“会人”是千百年前的先人,我们也不妨神交一番。何况苏大胡子还是那样的率性可爱,天真无邪。

  东坡原作写的是上元之景,笔下有物,气息生鲜,下字活泼。雨季写的也是上元,相对而言显得恬淡规矩许多,也许因为北方的春天来得迟一些,她写的景物和情绪都不张扬,只是酒还是够分量的。但我知道,她写酒基本属于望酒止饮罢了。好在“诗人”写饮酒,不少人也就是做做样子,并不把酒当酒,尤其是女子。

  下笔有物,是好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但不是唯一的特点。唐人诗和宋人诗对物象的理解和体验,并不完全相同。唐人多言大物,物也多言其至大至阔处,对小物、小零碎的东西,并不上心。大物宜见大心怀、大气魄,也是时代使然。唐人大约善于用望远镜看物,所见能远能大。正如刘勰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这是盛唐人的特点。

  物小则观之宜细,细处则见情幽,见微也可知著,则理出矣,这大概是宋人的逻辑和理解。这是显微镜式看物。宋人发掘了中晚唐的深幽,加以奇拗不崛之气,而自成格调。所以宋诗给我们的感觉,常常在细微处见精神,发人之所未见,给人一种新鲜而细碎的审美体验。不管是江西派的“点铁成金”,还是诚斋的活字法,永嘉四灵的白描摩写、翻空出奇,以及江湖派的平直流畅、质实古朴,都能见出宋人的追求和情绪特质。当然,这也烙上了有宋一代的时代印迹。

  苏诗善写物,特别喜欢用比类、博喻之法写物。他写物,大小通吃,无所不精。他笔下之物是活的,不仅活在字面,更活在字中的情绪和感受。在这首新年诗中,春愁统领全篇,由于晓雨阴暗,水生烟湿,渚上不能挑菜,村里梅花凋落。颈联犹见手段,雨中,小小的街市人都归尽,孤零零的小舟被鹤踏翻,一片萧寂,都惹动春愁无数。然而尾联一振,黄昏渔火,聊慰寂寞。所以虽有愁,而不惨淡,可谓“哀而不伤”也。诗中所言之物,都是具体形象的,我们能体会得到。

  相比而言,雨季步韵之作,稍显支离,有情绪,但细节略不工。首联,我理解是天心冷淡,情绪很低,做一对比,吃瓜群众很欢快,在清雪中起舞。元元句的句法或是倒装,虽然读来并不惬意。颔联,新丰,乃地名,对万落,不工,万落村,造语也勉强。写春生,春为何种模样,何处见春生了,并不明朗,所以是为空洞。但此联的情绪是向上的,可能由舞引出,只是造物不切。第三联,写到窗花,著一霜字,则缱绻略不可解。灯火之影,翩然翻动。或与雪相关。此联造境在工与不工之间。尾联就是感叹一下,谁能陪着喝酒,还要饮千觞,同醉昏。这个借酒消愁,不是此律的气氛。结尾就显得老套空泛,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步韵之作,既要处理好韵脚,又要使物象自然妥帖,情绪饱满生动,确实并非容易之事,我也许是要求过高了。大家可以对俺嗤之,因为换了我,也不一定做得到。

  不管如何,造物须切,切就是稳妥、就是形象、就是具体生动,这对写诗而言很重要。杜绝空洞、概念,是诗词之道的有所求。


  跟帖二则

  八卦掌付:

  读罢对零落诗论窥其一斑矣,有关唐宋诗意趣与分野论述恰如其分,表示部分赞同。具体到习作,只能说,火候未足,直言勿怪。

  广陵芍药:

  雨季写作很勤也很快,有悟性但缺乏耐心,缺少精雕细琢的推敲,所以一些诗词里会有一、二句惊警之作,整体构架上和个人细节处就略显粗糙。当静。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