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清溪
巫山一段云 题莲(作者:阿莼)
我已亭亭立,子当缓缓归。西风消息水之湄,轻歌问式微。
只为人间一瞥,坐到白衣如雪。倾城翠盖濯田田,一念起清圆。
莲是诗人笔下的常物。此首小词咏莲,清丽谐婉,气息融畅,自有一种风流蕴藉。小词的亮点在于比法之运用,上片全用拟人之法,将莲人格化,有感慨,有情绪,有寄托。
这样纯用比拟之法,在古人诗词中也屡见不鲜。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一首,也是以人之感写梅之自开自落的孤傲情怀,梅和我可谓浑然一体。我也写过一阕题莲图的《清平乐》,结二句为“莫笑鱼儿痴了,年年守到花残”,也有意将鱼儿人格化,以鱼之相守写对荷的怜惜之情。
莲盛于夏,凋于秋,容易让人嗟叹秋的无情,所以写莲的诗词,多数寄托和感怀还是归结到“哀众芳之芜秽”上。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也见拟人之意。
李璟《山花子》上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也是写以荷起兴,以荷自比,在西风中憔悴生怜。
晏殊《鹧鸪天》结二句:“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尚朱颜不耐秋。”也是以人与荷作比,怕西风萧瑟,朱颜凋谢。
欧阳修《渔家傲》:“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上片白描,写荷开舟至,疏雨秋到;下片用比兴之法,写荷谢,莲子即“怜子”。
阿莼此词表达的情绪也类同,只是更加纯粹和直接。上片乃荷之自语,缓缓归,用“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典。式微,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典,问字稍露。下片写己之观感,过片二句是极痴情语,颇有物我两忘的意味。“倾城翠盖濯田田”句,稍有些拗口纠缠,意思不清,翠盖指荷叶,说荷叶倾城有些勉强了。田田是形容荷叶之茂密的,是荷叶专用形容词,“莲叶何田田”,但在句中加一濯字,则画蛇添足了。本句不涉水事,不必言濯,而且田田也不好濯。结句“一念起清圆”,清圆代指荷,原来荷乃一念而生。从全篇来看,末结二句稍显无趣,可能还有更好的表达。
整体上,词味颇正,手法运用也很自然,表达的情绪基本到位,不足在于个别字句的处理,似乎还可以更精准一些。另外,在“子当缓缓归”句中,依律“子”处当为平声,或者是格律上的小瑕疵,也许为作者不因合律而伤意使然,那又另当别论了。
跟帖几则
广陵芍药:所评个人表示赞同。除了结二句稍可再酌外,“西风消息水之湄”,荷已亭亭立了,这里再用“西风”似乎不妥。个人打分可以80。
零落秋声:我理解那句是说,在水边已经传来西风的消息,大约是讲秋天要到了,所以“子"当赶紧归来。不过从夏转到秋,字面上还可处理得更自然些才好。
广陵芍药:用陌上花开典,意促归。这里荷花亭亭,都已是初夏了,人怎么还不归呢?——这是我理解的起两句意思。那么再转到“怕秋”,一来不自然,二来在表达上也显得费字,不够精炼,在内容表达上就显得小了。
八卦掌付:诗馀曰词,词须高朗,诗求沉窈;梦窗词旨,玉溪诗法,方为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