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微信精选 正文
杜甫(图源网络)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 元稹
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59岁的杜甫,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没有高规格的葬礼,没有各方面的哀悼,只有凄风苦雨及滚滚而来的洪水。杜甫就葬在湖南耒阳。当时,“诗圣”那顶桂冠还没有落到他的头上,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诗人。
然而,历史会有耐心地等待有价值的东西发出它应有的光芒。43年后,即公元813年,历史派了一位叫元稹的诗人和官员,来给杜甫定位。当时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正要将祖父迁葬回河南老家,元稹看到了,就提笔写了墓志铭和序。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篇墓志铭,而是一篇中国文学纲领,而这个纲领的灵魂人物,就是杜甫。
元稹,这位当时和白居易平级的高层人物,给予了杜甫极高的评价。他说老杜是《诗经》和《离骚》的直接继承人,隋唐以来,乃至魏晋以来,有很多诗坛的牛人,诸如唐初的沈佺期、宋之问,魏晋才高八斗的曹植以及刘祯,南朝的颜延之和东晋的谢灵运等,这些在某一时期执文坛牛耳的大人物,一旦和杜甫比起来,简直弱爆了,杜甫一出,从气势上把他们全压倒了,同时也把他们的长处全吸取了为自己所用。
经过元稹这么一宣传,死了四十多年的老杜火了,连唐文宗都成了他的粉丝,经常在曲江的宴会上吟咏他的诗。有一次,唐文宗还根据老杜的诗发现在曲江有唐玄宗时期的一些宫殿,于是下令重修。
杜甫能红起来,并非偶然,也不是元稹偶然碰上他,而是历史使命让元稹必然碰上他。首先,是杜甫对自己的胸怀有要求,写诗不光是为了应酬、自我娱乐,也是爱国爱民的一种表达方式。自己几间草房的茅草被吹走了,对于唐王朝和天下而言,算个什么事?但是老杜偏偏推己及人,想到要在唐朝实施大规模的安居工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跑到农民家里投宿,看到半夜抓壮丁,他悲愤地写下“三吏三别”。
同时,杜甫作为一位文青,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锲而不舍。杜甫写诗的态度,大家都知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杜之所以能成“诗圣”,跟他在专业上的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要知道唐朝写诗的能人多了去了,老杜想要赚粉丝,就得想法子在诗句上琢磨。诸如他《秋兴八首》里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本来的秩序应该是“鹦鹉啄残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偏偏要玩一个倒装,把啄稻谷的鹦鹉,栖息梧桐的凤凰,放在后面。这么一玩,诗就新潮了,而且还玩出一批拥趸——宋朝的“江西诗派”。
杜甫最终登上诗坛圣人的位置,不是偶然的,而需具备高档次的品格、大格局的胸怀、过硬的专业水准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我们从事自己的行业,也得这样玩。
注:本文摘自《沈阳日报》,作者:黎平。
- 上一篇: 李叔同:金缕曲 东渡留别祖国
- 下一篇: 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
猜你喜欢
- 2019-02-15 源自长安皇城的红叶为媒
- 2019-02-15 纪晓岚的另类养生“秘诀”
- 2019-02-15 千古堪吊贾太傅:为何有才的人总是不如意
- 2019-02-15 梁启超:怎样才能不惑、不忧、不惧
- 2019-02-15 盘点史上八大名人书斋
- 2019-02-15 史上那些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 2019-02-15 苏轼与海棠不得不说的故事
- 2019-02-15 古代状元为何被称“独占鳌头”
- 2019-02-15 唐朝复读补诗文 韩愈落榜屡败屡战
- 2019-02-15 古代清官“拒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