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绕禅窗静;
花开佛国香。
风云观世态;
水月证禅心。
处尘能不染;
学道有何难。
本来心是佛;
究竟我为谁。
竹影时临案;
涛声欲上楼。
应识身非我;
恒思利及人。
法身千嶂月;
闻性一声钟。
禅意庭前柏;
诗情雪里梅。
佛法谈三世;
人生梦一场。
静神能养气;
学佛可修心。
树色浮空翠;
花香入阁清。
逢人觅佳句;
对境话禅机。
谈经见佛理;
对月证禅心。
知足心常乐;
无私梦亦安。
湖山供啸傲;
风月助吟哦。
佛从何处觅;
道在此中求。
观身本无我;
念佛乃是谁。
远离众生相;
发起菩提心。
当知心是佛;
惟爱道为师。
诗意窗前月;
禅心雨后山。
当知法无我;
应以戒为师。
静念千声佛;
闲看数卷经。
春山含祖意;
秋月印禅心。
本来无一物;
何处觅三心。
法身千嶂月;
闻性一声钟。
人无卓识名难著;
士有精诚志竟成。
三径黄花秋雨外;
一林红叶晓烟中。
千嶂云山围佛界;
四时风月入诗囊。
千嶂云山凭我隐;
五湖风月有谁争。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是禅心。
风云过眼浑无住;
水月盟心道自修。
月影山光含妙谛;
涛声海色演禅机。
月影松涛含道趣;
花香鸟语透禅机。
心至虚时能受益;
事非经过不知难。
世味不如书味好;
人心怎比佛心平。
世事沧桑无限感;
人生梦幻有谁知。
为人定要培心地;
学佛方能悟性天。
休抛世谛求真谛;
须识凡心即佛心。
喜舍慈悲皆具足;
愿行动德所庄严。
即佛即心圆教理;
非空非色法王身。
转八识能成四智;
解六结而越三空。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悟明理念为真念;
转得凡心即佛心。
事念理念惟一念;
佛心生心无二心。
涉世利生宜爱物;
持躬修德在行慈。
觉心清净原无染;
大度宽弘乃有容。
满院溪声疑是雨;
当窗月色望如霜。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如愚始是贤。
梵纲庄严含万象;
月轮清净印千江。
觉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远自心求。
学无止境宜精进;
法有当机可演扬。
时节若逢承法印;
机缘相契绍心宗。
明月清风呈祖意;
远山近水寄诗怀。
学道当知心是佛;
修行应以戒为师。
佛道不从心外觅;
禅机但向静中参。
间中自觉心无事;
悟后方知法即真。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红树尽禅机。
阅历深时知世态;
工夫悟后见天真。
吟成诗意多禅意;
悟彻空身即法身。
放下罢一丝不挂;
看起来万法皆空。
修心先要明三谛;
学佛当思利众生。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无住生心,是名菩萨;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闻思修,证圆通方便;
信愿行,生净土资粮。
道德为师,仁义为友;
慈悲是佛,清间是仙。
忠直存心,和平处世;
慈悲济物,道德立身。
翠竹黄花,尽含祖意;
青山绿水,全露法身。
佛性本同,同生安养;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礼义廉耻,为旧道德;
慈悲喜舍,是佛心肠。
宏阐净宗,惟师为最;
高登莲品,与佛是亲。
大肚能涵,断却许多烦恼碍;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大道不离,只要回光同本得;
法身原具,若能转物即如来。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大法;
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深恩。
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主人梦;
试看庭前树色,色色全彰古佛心。
道不远人,切忌认影迷头,向外寻觅;
心原是佛;但向回光返照,直下承当。
如是妙相庄严,主伴齐彰,灵山会俨然未散;
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道当下圆成。
圆瑛大师简介
圆瑛大师(1878~1953):中国近代名僧,名宏悟,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人,俗姓吴。十九岁,于鼓山从兴化梅峰增西法师出家。翌年,依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先后于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从冶开、寄禅等参学禅法。其后又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等修习教观,并精研《楞严经》。宣统元年(1909)于宁波接待寺创办佛教讲习所。1914年任中华佛教总会参议长。曾讲经于福建、浙江、北京、天津、厦门和台湾等地,远及南洋。1924年与转道、转物发愿重兴泉州开元寺,创办佛教慈儿院,自任院长。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被推为理事长。抗日战争时期,住持上海圆明讲堂,曾组织僧侣救护队,办难民收容所,并赴南洋募集经典援助抗战。1939年秋回国,在上海突遭日本宪兵逮捕,以“抗日救国”问罪。日本宪兵队曾企图诱迫其合作,但遭坚决拒绝。出狱后闭门注经讲学。1945年开办楞严专宗学院。1952年代表全国佛教徒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和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九月,于天童寺示寂。世寿七十有六,僧腊五十有六。
师兼通禅教,尤精《楞严》,被誉为“楞严独步”。先后曾七次被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并荣膺宁波天童寺、七塔寺、接待寺、福州涌泉寺、泉州开元寺、古田极乐寺、雪峰崇圣寺、槟榔屿极乐寺等十大名刹方丈。晚年在上海创建圆明讲堂,开办楞严专宗学院,培育甚多僧材,桃李遍布海内外。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遗著有《楞严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一吼堂诗集》、《一吼堂文集》等近二十种,后合编为《圆瑛法汇》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