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诗词杂集 » 正文

女中之丈夫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16   171人浏览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现代人的意识。在现今社会里,倘若没有千百万妇女为争取自身的独立地位而广泛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可是在古代,妇女的地位就显然不同了。她们中间不少有才华的人因而受到扼杀摧残,她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尽管如此,在中国历史的长廊中,依然给人们留下不少光彩夺目的巾帼中佼佼者的画像。宋代梁红玉的“击鼓助威”,早已传为美谈。明末名妓李香君,身处卑贱,心灵高洁,侯方域的《李姬传》以感人的笔触刻画了她的生平事迹,后来成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传奇的蓝本。柳如是和梁红玉、李香君有着相近的生平际遇,都出身于青楼,但她们犹如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在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柔中有刚、正直勇敢、深明大义的崇高品质,令一些须眉也为之感到惭愧。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魁首之一,且又身居高位,然而在清兵攻占南京时,却率先举起白旗,归附清朝,丧尽民族气节,使这位当时颇有声望的人物,一下子从云端上掉了下来,现出丑陋之灵魂。而妓女出身的柳如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前,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大无畏精神。据顾苓《河东君传》载:

  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钱谦益)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沉池中水,持之不得入。其奋身池上也,长洲明经沈明抡馆宗伯寓中见之;而劝宗伯死,而宗伯以语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也。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寻谢病归。

  《牧斋遗事》也有类似的记载:

  乙酉五月之变,柳夫人劝牧翁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牧斋有难色,柳奋身欲沉池中,持之不得入。是时长洲沈明抡馆于尚书家,亲见其事,归说如此。

  两段记载,均出于沈明抡之口,而非小说家之言,是记实,因而大致可信。崇尚气节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传统美德,虽含有对帝王愚忠的成分在,但提倡气节本身,却是无可非议的。柳如是作为一位普通妇女,能如此深明大义,实不容易。诚然,某些人平日也将气节两字挂在口头上,一旦遇到关键时刻,为了苟活,就置气节于不顾。明末将领洪承畴就是这样,他出任督师时,据说曾自书一联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可是,曾几何时,他却因兵败降清,将“如山”之大节抛之脑后。在他看来,首级究竟比气节更加宝贵。钱谦益也是属于这一类人。尽管他后来并不像洪承畴那样死心为清朝服务,但这也未能洗刷其作为一个降臣的耻辱。在这一问题上,足以衡量钱、柳品德的优劣。

  牧斋降清后,遵命北迁。当时降臣的眷属一例随行,惟独柳如是耿耿于怀,不愿做驯服的羔羊与牧斋一起北上。从柳如是劝牧斋杀身以全节来看,她的这一果断行为,除对钱的失节深表不满外,更含有在强烈的民族意识驱使下,表明自己对清朝新政权的不合作态度。可以这样说,一位纤弱的妇女,却胜过满朝的文武大臣,这在当时确是很难能可贵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牧斋晚年对屈辱失节有所反悔,恐怕和柳如是这位贤内助不无关系。清朝统一中国之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福建隆武政权、西南永历政权,特别是雄踞沿海一带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抗清部队,和清政府展开积极的对抗。柳如是一直注视着反清复明事业的发展,并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

  顺治十六年五月,郑成功为牵制清兵对永历政权的围攻,约张煌言会师北上,接连攻克瓜州、镇江,直迫南京。水师的节节胜利,使郑成功滋长了骄傲轻敌的情绪,不幸中了清总督郎廷佐假投降之计,结果遭伏兵袭击,损兵折将,不得已于八月弃瓜、镇,退出长江,一次很有希望的北伐以失败告终。自从郑成功率水师浩浩荡荡进入长江之后,牧斋夫妇曾把复明的期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江豚显然暗喻郑成功水师。“为报新亭垂泪客,好收残泪览神州”。水师的胜利,使牧斋夫妇感到欢欣鼓舞。郑成功在南京受到挫折,他们认为局部的失败不必过分计较,而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由来国手算全棋,数子抛残未足悲。小挫我当严儆候,骤骄彼是灭亡时”。而水师最后失败退出长江,使他们的希望破灭,又陷入无限的悲愁之中。

  郑成功这次北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反清复明事业的成功。果然,北伐失利之后不久,永历政权在内外夹迫下无法支撑,很快就瓦解了。反清复明的斗争因无强大的武装力量作为后盾,也就难以为继,遂转入低潮。因此,柳如是对郑氏的北伐尤为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有《后秋兴之三》诗为证:

  闺阁心悬海宇棋,每于方罫系欢悲。乍传南国长驰日,正是西窗对局时。漏点稀忧兵势老,灯花落笑子声迟。还期共覆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

  牧斋在诗题下自注云:“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很显然,这组诗是为柳如是而写的,而且写于郑成功水师失败之后。诗人对爱妻此时此地的心境十分了解,诗中以棋作喻,抒写情怀,把一位深居闺阁、情系海宇、悲欢与共的妇女形象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出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半有这样的经验,对某件事的期望值越高,一旦达不到目的,接踵而来的失望也就越厉害。郑成功失败的阴云笼罩在他们的心上,诗中飘荡着一股难以明言的哀愁。但他们没有被失望的狂涛所淹没,“还期共覆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诗的结尾表示有朝一日能像韩世忠、梁红玉那样共同抗击敌人,这无疑传达出柳如是的心声。

  柳如是从劝牧斋杀身以全节,到不愿和新朝合作,到支持反清复明活动,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伟大气魄。所以有人称赞她为“女中之丈夫”,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