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的三个儿子——萧统、萧纲和萧绎,都以爱好诗文著称。萧统是长子,立为太子,三十一岁就逝世了,谥号昭明,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死后,萧衍考虑再三,选定萧纲立为太子。侯景之乱,萧衍困死台城,萧纲继位,但不过是侯景股掌间的玩物而已。做了两年可怜的皇帝,被侯景派人用土囊活活压死。其弟萧绎时在江陵(今属湖北),追崇他为简文皇帝。后来萧绎于打败侯景之后,自立为帝。在位三年,西魏大军攻破江陵,被掳见杀。说来令人叹息,会合魏军攻破江陵的,不是别人,竟是萧绎的侄儿、昭明之子萧詧。原来侯景乱时,萧氏兄弟叔侄——萧绎及其弟萧纪、侄萧誉(也是昭明之子)、萧詧等不但不齐心协力,共赴国难,反而各怀异图,乘机割据,互相攻伐。萧纪、萧誉都死于萧绎之手。事实上早在萧衍舍昭明诸子而立萧纲为继承人时,誉、詧等已经愤愤不平。“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骨肉相残,一至于此!较之曹丕、曹植、曹叡(曹丕之子)兄弟叔侄间的争斗猜忌,萧氏宗室可谓后来居上。读史至此,能不掷卷长叹!
且把那血腥的史实抛过一边,只谈谈他们的诗歌创作。
萧统虽酷好诗文,但创作才能薄弱。萧纲、萧绎则颇有佳作。尤其是萧纲,可说是梁朝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他自称“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梁书本纪》)。过去人们说起梁代诗人,往往只举何逊、沈约,其实萧纲在文学史上也该有其一席之地。
且先读读他的一些写景佳句,描写少女划桨行船时情景的有: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棹歌行》
描写室内窗边情景的有:
斜窗通蕊气,细隙引尘光。
《艳歌曲》
描绘庭院景色的有:
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
《晚日后堂》
这些景致,写得细腻之极,使人几乎要屏住呼吸,生怕吹走了那花朵上的蝶粉,惊破了那黄昏后院的静谧,浊乱了那飘散在空中的细细幽香。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折杨柳》
檐重月没早,树密风声饶。
《秋夜》
燕来枝益软,风飘花转光。
《咏蔷薇》
这三组诗句,每句都写出物色间一种微妙的神理,一种因果关系。如《秋夜》的两句:檐宇沉沉,容易遮蔽月光,便使人产生月亮早没的印象;树木深密,秋风吹过,那萧萧瑟瑟的声响便不绝于耳。上下两句合起来,更让人品味到一种秋夜特殊的韵味。“饶”是多的意思,并不是秋风特别强劲,所以风声并不是特别响,而是“多”——这个“饶”字实在用得恰当。又如《咏蔷薇》中“燕来”句使人如见燕子停在花枝上,花枝柔柔地弯垂的情景;又似见燕儿飞去,柔枝弹起,婆娑摇曳。“风飘”句则将轻风过处、花儿上光影变化的和谐旋律表现了出来。这些微妙的意象、气氛,写来却圆转、轻灵似乎毫不费力,不能不佩服诗人感受力的敏锐和诗艺的高超。
人们常举出例子,说杜甫化用了何逊等南朝诗人的写景诗句。其实萧纲诗中的意象、境界该也给了唐人不少启迪。比如他的《采莲曲》:“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莲舟买荷度》:“欲知船度处,当看荷叶开。”多么优美的景象!王维那首有名的《山居秋暝》中“莲动下渔舟”之句、王昌龄《采莲曲》中“芙蓉向脸两边开”之句,就可能在有意无意间受其影响。又如他的《秋夜》:“绿潭倒云气,青山衔月规。”使读者如置身于清秋傍晚山水光中。李白《乌栖曲》“青山欲衔半边月”,便是从“青山”句中化出,又如他的《赋得入阶雨》:“渍花枝觉重,湿鸟羽飞迟。”体物入微,也使人想起杜甫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和韦应物的“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曹》)。
再看萧纲的几首小诗。《咏疏枫》云:
萎绿映葭青,疏红分浪白。花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在平庸的作者手里,咏物诗往往堆砌故实,饾饤成篇。萧纲此首却不用典故,而是凭着他的艺术敏感,轻轻着笔,绘成小品。前两句十字中连用绿、青、红、白四个表示色彩的字眼,在后人或以为忌,此处却觉用得恰到好处。“花叶”二句雅人深致,情韵不匮。
《蜀道难》云: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读者似在抑扬断续、哀怨凄迷的笛声猿啸中,舟行于曲曲折折、莽莽苍苍的三峡之中,渐行渐远。笔墨简到不能再简,却有无穷的韵味。
《春江曲》云:
客行只念路,相争度江口。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
行人一心急着渡江,无暇回顾;只留下堤上送行的人儿,空自悲切。诗人打破了离别诗中常见的双方依依难舍的写法,敏锐地从真实生活中捕捉了这一小小的、使人淡淡地惆怅的情景,信手写成这样一首小诗,将他自己一瞬间的感受、情绪凝固了。
萧纲实在是具有一种诗人的气质,一种艺术的直感。